


一、概述
(一)课程性质
篮球选项课为公共必修课程,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,掌握篮球基础理论和基本技、战术的运用;通过本课程技、战术的训练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加强,篮球意识、技、战术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,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,真正使职教体育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服务,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。
(二)课程设计理念
以“健康第一”的课程理念,体现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的教学指导思想,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设置。提高篮球选项课程的教学,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能,同时探讨在篮球选项课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自主、结合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。在课程整体设计上根据社会需求和篮球技、战术的特点,在理论上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、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,以巩固提高基本技术、掌握基本战术和教学比赛实践为重点进行教学,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组织、指导作用的同时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挖掘学生的潜能,启发学生积极思考、主动探究的能力。本课程在教学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,自行尝试各种练习方法,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,掌握篮球选项课技、战术的设计和训练方法。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,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。在能力方面根据我校各专业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、思维能力、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和简单的评价能力;在育人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公平竞争、参与意识、团结协作、信任与责任意识等;在技能掌握方面,对教材中的战术教学因素做了淡化处理,突出了由传统的“教师教,学生学”变为“学生为主体,学生主动学”,整个课程设置,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。
二、课程目标
教育部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确定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目标,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:
(一)基本目标
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,分为五个领域目标。
(1)运动参与目标:能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,制定可行的个人技术技能提升计划,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,并对篮球竞技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。
(2)运动技能目标: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、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;掌握篮球运动对人体各器官、各系统的作用和影响,不断提高自己的篮球运动能力;掌握常见运动场创伤的处置方法。
(3)身体健康目标: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,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、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;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;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;具有健康的体魄。
(4)心理健康目标: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;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、克服心理障碍,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,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;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。
(5)社会适应目标: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;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;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。
(二)发展目标
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生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,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,分为五个领域目标。
(1)运动参与目标:形成良好的篮球运动参与习惯,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康运动处方;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。
(2)运动技能目标:积极提高篮球运动的技术水平,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,在篮球运动项目上达到一定水平;能参加学校和校外的体育运动竞赛;能够担任基层篮球比赛的组织,编排和裁判工作。
(3)身体健康目标: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,全面发展体能,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,练就强健的体魄。
(4)心理健康目标: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。
(5)社会适应目标: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主动关心、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;以就业为导向,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,培养学生团队精神。
三、课程内容
篮球课程内容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组成。理论内容包括体育基础理论部分和篮球理论部分,实践内容包括篮球基本技术、规则、战术和体能类练习。篮球理论部分教学内容贯穿到实践课进行教学,实践部分是教学重点,教师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、学生水平及接受能力等按实践教学内容选择性的进行教学。
1、篮球基本理论:篮球运动概述、篮球规则与裁判法、篮球比赛的组织与编排。
课程教学重点:篮球规则与裁判法。
2、篮球基本技术:球性练习、运球、传接球、脚步移动、投篮、上篮、持球突破、抢篮板球、防守对手。
课程教学重点:注重思想品德教育,结合身体素质进行技术教学。
3、篮球基本战术:攻守基础战术配合、全队人盯人防守和进攻战术、快攻与防快攻战术配合。
课程教学重点:传切配合、快攻配合、防守三二联防、二一二联防。
4、篮球教学比赛与裁判实习:采用半场和全场分组进行教学比赛与裁判实习。
课程教学重点:结合规则进行半场三对三、全场五对五的比赛,提高学生技、战术运用能力;分组裁判提高学生的组织比赛能力和临场裁判工作能力。
四、课程实施和建议
(一)教学内容安排
公共体育课是公共必修课,四个学期共108学时,第一学期12周24学时开设体育普修课,第二、三、四学期每学期14周28学时开设体育选项课。篮球选项课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:
1、 理论教学内容安排
学习内容 | 工作任务 | 学时 | 备注 |
体育健康知识 体育常识 体质测试 | 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机能及体育锻炼的方法;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;国家对学生体质测试的有关要求及学校的相关规定。 | 1 | 第1次课 |
篮球理论 |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概述、篮球比赛的规则与裁判法、篮球比赛的组织与编排。 | 3 | 贯穿实践教学过程 |
总计 | 4 |
2、 实践教学内容安排
序号 | 项目 名称 | 实践 课时 | 内容与方式 | 主要教学安排 | 实践技能要求 |
1 | 球性练习 | 2 | 课堂集中教学 | 示范、讲解、练习、纠错 | 基本掌握篮球的球性。 |
2 | 运球练习 | 2 | 课堂集中教学 | 示范、讲解、练习、纠错,反转教学 | 熟练掌握原地高、低位运球、行进间运球的方式与技术要求。 |
3 | 传球练习 | 2 | 课堂集中教学 | 示范、讲解、练习、纠错 | 基本掌握双手胸前传球的技术动作。 |
4 | 投篮练习 | 3 | 课堂集中教学 | 示范、讲解、练习、纠错 | 熟练掌握原地、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。 |
5 | 上篮练习 | 3 | 课堂集中教学 | 示范、讲解、练习、纠错 | 熟练掌握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。 |
6 | 步法技术 | 2 | 课堂集中教学 | 示范、讲解、练习、纠错 | 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步法。 |
7 | 体能练习及测试 | 6 | 课堂集中教学 | 分组练习,分组测试 | 提高耐力素质。 |
8 | 技能测试 | 2 | 课堂集中教学 | 分组测试 | 提高篮球技术水平 |
9 | 教学比赛 | 2 | 课堂集中教学 | 分组比赛 | 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,增强凝聚力。 |
总计 | 24 |
(二)教学方法要求
1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,努力倡导开放式、探究式教学,营造生动、活泼、主动的学习氛围。
2、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性,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,集中练习、分组练习和分解练习、完整练习有机结合;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和新颖性,提倡师生之间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,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,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。
3、教师既要注重教法的研究,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,精讲多练,提高学生自学、自练的能力。
4、注重培养体育骨干分子,在教学过程中协助老师管理、指导小组练习。
(三)课程评价
1、评价内容。体育课程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,主要包括学习过程评价、技能评价、体能评价、课后发展性评价,具体评价内容及分值如下表:
篮球选项课总评成绩 | |||||||||||||||
学号 | 姓名 | 性别 | 班级 | 过程评价 | 技能(术)评价 | 体能评价 | 发展评价 | 总评成绩 | |||||||
考勤10 | 表现10 | 运球10 | 三步上篮10 | 罚球10 | 运用10 | 30 | 10 |
2、过程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考核方法。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考勤、课堂表现进行量化评分,每旷课一次扣2分,每请假和迟到一次扣1分;三次迟到算一次旷课,三次旷课不得参加本学期体育考试。课后发展评价由学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参加校级及以上体育比赛计10分,参加体育社团和运动会志愿者活动计8分,参加PU德育平台活动计5分。
3、体能测试及篮球技术考核及运用情况实行教考分离,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由体育教研室安排教师进行测试。
(1)体能测试:
每学年度的第一学期根据国家体质测试成绩折算体能成绩,标准为:
| 30 | 29 | 28 | 27 | 26 | 24 | 23 | 22 | 21 | 20 | 19 | 18 | 17 | 16 |
男子体测成绩 | 90 | 87 | 84 | 81 | 78 | 75 | 72 | 69 | 66 | 63 | 60 | 57 | 54 | 51 |
女子体测成绩 | 85 | 83 | 81 | 79 | 77 | 75 | 73 | 71 | 69 | 67 | 65 | 63 | 61 | 59 |
每学年第二学期进行男子2400米,女子2000米测试,标准为:
| 30 | 28 | 26 | 24 | 22 | 20 | 18 | 16 | 14 |
男子2400米 | 10.40 | 10.55 | 11.10 | 11.30 | 12.00 | 12.30 | 13.00 | 13.30 | 14.00 |
女子2000米 | 10.50 | 11.05 | 11.20 | 11.40 | 12.00 | 12.30 | 13.00 | 13.30 | 14.00 |
(2)篮球技术考核:
1)考核内容:
运球(10分)
绕障碍高低运球5分:测试场地长20米,宽7米。起点线后5米处开始设置标杆,每排设置两根,各排标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3米,共设5排;每排的两根标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1米,距同侧边线3米。
受试者在起(终)点线后,持球站立,听到出发口令后,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球依次过杆。10个标杆,每个间隔3米,受试者从起点出发,以S形路线绕标杆运球到终点,返回时以低运球方式以S形路线绕标杆运球到起点。总分5分,高位运球S形绕杆,掉球扣1分,没有运用左右手扣1分,碰到标杆1分,低位运球掉球1分。
运球急停5分:行进间运球,听到教师哨声急停,继续运球。10米距离测试三次。左右手各进行依次掉球1分,没站住1分。
‚三步上篮(10分)
以边线与中心线的交点为中心点,网篮架方向取1.5米为起点和折返点,从起点向篮架运球,用三步上篮的形式投篮(如投篮不中须补投中篮),接着运球到折返点,绕过标志运球投篮,投中后返回起点,同样再重复上述运球投篮一次,回到原起点时停表。计下时间,以秒为单位,四舍五入,不计小数,每人测试一次。示意图如下:
男:28秒(10分)、30秒(9分)、32秒(8分)、34秒(7分)、36秒(6分)、38秒(5分)、40秒(4分)、42秒(3分)、44秒(2分)、46秒(1分)
女:38秒(10分)、40秒(9分)、42秒(8分)、44秒(7分)、46秒(6分)、48秒(5分)、50秒(4分)、52秒(3分)、54秒(2分)、56秒(1分)
ƒ罚球(10)
方 法:学生在罚球线后(女生向前一步)连续投篮10个,看中球数。
成绩评定:采用中球数和技术评定共同评定的方法。
技术评定:A+2分;B正常;C—1分;D—2分。
罚球个数评定
中球数 | 9 | 8 | 7 | 6 | 5 | 4 | 3 | 2 | 1 |
分数 | 8 | 7 | 6 | 5 | 4 | 3 | 2 | 1 | 1 |
„运用技战术能力与裁判实习综合成绩考评:
教师根据教学进度,分组安排教学比赛。最后依据学生在在各轮比赛的表现、运用技术、战术能力、裁判实习情况,给予综合评分,满分10分。
五、教材编写与选用
教材统一选用职业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《高职体育与健康》(关文全,教育科学出版社,2015年6月第1版),十三五期间将根据学校实际组织编写校本教材。
六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
根据学校要求将逐步开发网络在线课程,作为篮球教学的补充。学生课外的点击学习情况将作为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。
七、师资和场地条件
校内专任教师中胜任篮球教学工作的教师有2人,满足现有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任务。现有室外篮球场地12片、室内篮球场地1片,每个教学单元可以满足40人的教学需要。
八、教学参考资料
主要教学参考资材为《篮球快速入门与实战技术》许锡铭、邓全主编;另有大量篮球网络教学视频可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学习。